原标题:韩女团用衣服遮腿被阻递外套人员被掌掴凶骂:职场欺凌是小事?
今天,#韩女团成员用衣服遮腿被阻止#这一TAG冲上了热搜第一:
韩国女团FANATICS直播时,一位工作人员担心走光而给成员的腿盖上衣服,等她走出画面后,却听到了巴掌声和辱骂声:“盖什么,就是要露出来,你傻吗!”成员们看了看眼色把外套拿开了,随后又传来第二次巴掌声。
尽管涉事经纪公司在事后第一时间进行了道歉,但近期关于职场欺凌的新闻依然历历在目:
8月19日,海南椰树集团发布了一则招聘启事,应聘者需承诺终身为“椰树”服务,并以房产抵押。
8月20日,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一位平时滴酒不沾的新员工在公司聚会时,因拒绝领导敬酒,遭到了脏话连篇的辱骂,更是被当众扇耳光。
8月24日,上海某公司要求员工在产假期间每天手写心得,并有相应处罚措施:一个错别字罚款50元,重复一句扣100元,晚交或漏交罚500元。
高权力者,能在一定程度上,向低权力者贯彻实施自身的意志。
这种权力不对等,不一定是组织结构带来的权力不平衡,还可能出现在当弱势一方有所求,无论是工作、晋升的机会、获取基础待遇等等,能够(帮助)实现这些需求的另一方便拥有了“权力”。
但这种膨胀的权力,并不代表者“上位者”就可以仗权恣意,甚至违反法律。
今天,我们想告诉你的是,如何在权利不对等中觉察可能会受到的伤害,以及当欺凌真实发生后,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。
01
什么是欺凌行为?
欺凌行为(Bullying),指带有敌意地使用攻击、威胁、强制等手段令他人感到恐惧,从而达到控制他人的目的。
目前对于职场欺凌并未形成统一的界定,但有学者对职场欺凌进行了操作化定义:
Einarsen(2000)将职场欺凌定义为,向一个或多个员工实施的重复且故意的负性行为(例如,贬低某人的工作价值,戏弄嘲讽或孤立排斥某人),并影响了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;
Salin(2003)认为,职场欺凌是对一个或多个人实施的重复且持续的消极行为,包括可感知的权力不均衡和敌对的工作氛围;
学者秦弋和时勘(2008)则认为,职场欺凌是一种个体长期接受难于反抗的、负性行为的情境,这些行为来源于一个人或几个人。
尽管学者们对职场欺凌的定义不尽相同,但以下两点都值得被关注:
| 具有一定的危害程度
如果我们将职场中的攻击行为按强度排列,分为三类:不礼貌行为、欺凌行为以及职场暴力行为。
那职场欺凌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,实际上介于不礼貌行为和暴力行为之间,具有一定的危害程度,但不上升至人身安全,因此也更容易被忽视。
| 长期且反复发生
欺凌行为与不礼貌行为的区别,更在于欺凌行为将持续更长时间(多为6个月以上),且重复发生(至少一周一次)。
如果只是单次的孤立或矛盾,则更容易被归入人际冲突,少有能被称之为职场欺凌。
如果你发现以上这两种情况发生在你身边,那说明你极大概率遭遇了职场欺凌。
延伸阅读:
吊牌写含96%羊毛实际一根羊毛都没 检测人员:没见过这么差的衣